姚鼐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5:1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60页(747字)

【生卒】:1731—1815

【介绍】:

字姬传,桐城人。

姚鼐出身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早年宦途得意,成进士,入翰林,官至刑部郎中,并参与过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引退后,往来于故乡桐城和南京一带,以学者和文人身分主讲敬敷、梅花、钟山等书院四十余年。着有《惜抱轩文集》、《惜抱轩集》。

选《古文辞类纂》四十八卷。

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二有传。

姚鼐和曹雪芹、吴敬梓同时。

他生活的八十四年正当清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二千年封建社会面临崩溃的前夕。他早年参加科举,按照传统习惯走一条封建士大夫的老路。

中年以后,沉浸在学术、文章的研究领域和友朋、山水的乐趣里。与山林隐逸以及那些落拓江湖、穷愁潦倒的失意文人不同,他是把生活限制在个人志趣圈子里,专心致志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学写作的封建正统文人。

姚鼐是刘大櫆的授业弟子,他继方苞、刘大櫆之后,发展了桐城派的义法论。他认为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是唯一的治学之道,也是写作及论文的纲领。

姚鼐精心编选《古文辞类纂》,编选标准和范围,贯彻了他的文学理论,从中可以看出桐城派学文的取径,在近代是一部很有影响的文学总集。姚鼐论文的阴阳刚柔之说,触及到文学创作的风格问题。他把阳刚阴柔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来论述,认为无阳刚,即无阴柔。反之,无阴柔,亦无所谓阳刚。

并且认为两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相辅相成的,所谓“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柔者至于颓废而闇幽,则必无与文者矣”(《海愚诗钞序》)。

就是说,刚柔虽有偏废,但必须相辅相成,刚而无柔,或柔而无刚,都不会有真正的艺术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