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调元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5:3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62页(569字)

【生卒】:1734—1802

【介绍】:

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四川绵州罗江(今属绵阳)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任吏部主事,迁考功司员外郎,后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因弹劾永平知府,得罪权臣和坤,反遭攻讦,被充军新疆伊犁,后以母老乞养为由得赎归,家居二十多年,从事着述。

李调元自幼勤学,兴趣广泛,负盛名,有《童山诗集》四十卷,戏曲评着有《曲话》二卷、《剧话》二卷。

他在广东学政任上时,曾搜集地方民歌,编为《粤风》。

他又喜欢搜集金石,整理古籍,着作数十种,又辑刻四川人士着作一百六十余种,一七八四年刻成大型丛书《函海》行世。

李调元在戏曲评述方面有两种贡献:一是他强调了戏剧的社会作用,认为戏剧要“有裨风教”,要能“入人心脾”、“发人猛省”。二是他对刚刚萌芽的地方戏情况,做了忠实记录,指出了地方戏曲给当时沉闷的剧坛带来了新鲜空气。这些对戏曲发展和戏曲批评史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戏曲创作方面,李调元崇尚自然质朴的风格,反对曲词宾白骈丽堆砌,内容则应合情合理,“最忌出情理之外”。他主张创作应以元人为楷模,这是在清代戏剧创作沉于说教和藻丽时返朴归真的一种反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