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8:0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83页(939字)

【生卒】:1856—1937

【介绍】:

字叔伊,号石遗。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于书香之家。

光绪举人,应湖广总督张之洞辟召为从事。

光绪三十二年应召赴京,任学部主事。

后做北京大学文科教授。辛亥革命后,仍教授大学如故。

着述甚多,着有《石遗室集》、《文集》、《石遗室论文》、《石遗室诗话》,编有《近代诗钞》、《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等。

陈衍是同光诗人——陈三立、沈曾植、郑孝胥的诗歌评论家,是同光的文学理论代表。

他评诗主张孟子所提出的“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的观点,认为不能满足于单纯笺释诗歌的词句,而要联系作家的时代和生平加以全面的考察。

他评诗反对那种故弄玄虚的神秘主义的方法,而要求“触之洞然”,“抛砖落地”。因此,他所解的许多诗,确实令人感到透彻,豁然开朗。他认为诗歌应有真实的内容,反对无病呻吟,或单纯在词句上下功夫。

他说作诗文要“有真实怀抱,真实道理,真实本领,非靠着一二虚实字,可彼可此者,斡旋其间,便自诧能事也。”(《石遗室诗话》)他尖锐地批评了前请遗志诗“黍离麦秀,荆棘铜驼”之类的无聊虚假之作。他认为要向古人学习,但不是要生吞活剥地“拟古”、“复古”,而要吸收古人的艺术方法,用以表现不断变化的生活内容。这些主张在今天也仍有借鉴的意义。

但是,陈衍的文论观点也明显地暴露出江西诗派的弊病。陈衍倡导一种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反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思想,认为作诗是“寂者之事,一人而可为,为之而可常;喧者反是。故此常谓诗者荒寒之路,无当于利禄,肯与周旋,必其人之贤者也。”(《何心与诗序》)他鄙弃大诗人杜甫关心民瘼,热心国事的热烈情怀,把这一类诗作斥之为“大言”。他也是“学人之诗”的辩护者,强调“一字不苟”,“惨淡经营”,要“字字有来历”。

他说“诗也者,有别才而又关学者也”,表面上是学问与别才并重的,其实在他是以学问为作诗源泉的。

这同黄庭坚一样颠倒了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必然导致对古人的摹拟,为晚清的复古主义与形式主义诗风张目,同其创作实践与其理论主张的一些正确方面发生直接的矛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