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麒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8:4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90页(1117字)

【生卒】:1880—1913

【介绍】:

字毓仁,号无生,别号天僇,世居安徽歙县,后迁江苏扬州。

曾任《神州日报》、《民呼报》、《天铎报》主编,南社成员。早年即酷好文艺,长于写作。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影响,曾立志以卢梭、孟德斯鸠、莎士比亚等着名作家为榜样,要求能够写出批判现实、振奋民族精神的作品,始终未成。在小说理论的建树上,却做出了成绩,是一位努力学习中外优秀文化遗产,而又善于探索的小说评论家。

着有《述庵秘录》、《无生文选》、《无生词》等。

他的小说理论着述,均见《月月小说》杂志,有《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1907)、《中国历代小说史论》(1907)、《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1908)、《剧场之教育》(1908)等。

他紧接梁启超之后,以唯心主义的观点,夸大小说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竭力鼓吹“小说救国”的理论。他说:“吾以为吾侪今日,不欲救国也则已;今日诚欲救国,不可不自小说始,不可不自改良小说始。”(《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在如何改良小说上,他以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戏剧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主张小说应结合社会现实,为“警醒国民”,“裨益社会”,改良社会服务。他在创作和翻译小说上,提出“宜选择事实之于国事有关者,而译之着之”。

排斥一切“淫冶佻巧”、“支离怪诞”、“无关宏旨”的作品。这些都在小说理论和创作上有指导意义。

他在理论上的成就,还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上。首先批判那种“日以趋译异邦小说为事”的不良倾向,在《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中指出:“吾以为欲振兴吾国小说,不可不先知吾国小说之历史。”把改良小说的立足点建立在自己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强调小说创作借鉴历史创作经验的重要。并认为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都是作者对现实社会有所感而写的,其创作动机有三:“一曰愤政治之压制”,“二曰痛社会之混浊”,“三曰哀婚姻之不自由”,总结了我国古代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

因此,他进一步要求,创作小说“不可不择事实之能适合于社会情状者为之,不可不择体裁之能适宜于国民之脑性者为之”。要求创作小说不能一味学习西洋小说,要有适合自己民族的内容和形式。他还在《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中,高度评价了优秀古典小说《水浒》、《金瓶梅》、《红楼梦》,虽然其中也有牵强附会之处,但在当时那种鄙薄中国古典小说遗产或盲目照搬西洋小说创作经验,不能正确处理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和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关系的情况下,他把小说史的研究和现实的小说创作结合起来,推动小说创作沿着民族化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是很有创见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