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8:4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88页(1237字)

【生卒】:1877—1927

【介绍】:

字静安,又作静奄,号观堂,浙江海宁县人。

早年,曾留学日本。对德国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推崇康德、权本华、尼采等的学说。一九〇三年,曾先后任教于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写了一系列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的论着,汇编为《静奄文集》,此期代表作为《红楼梦评论》。

一九〇七年,任学部(即后来的教育部)总务司行走兼图书馆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

此期重要着作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尽弃往日的学术研究,专力于考古学及史学。

对于殷商甲骨、周秦钟鼎、汉晋简牍、唐人写本的考释,成就显着。此期论着精华汇为《观堂集林》二十卷。晚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从事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和考订。一九二七年自沉于昆明湖。

清史稿》卷四九六有传。

王国维是我国学术史上以欧洲近代美学思想观察分析中国文学并贡献出创造性成果的第一个人。他论文艺首标境界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所谓境界,他解释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戏曲考》)这所说的就是艺术家塑造的形象。境界又“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人间词话》)这不只说明了艺术创作上与生活现实的统一关系。王国维的境界说,同我国理论批评史上诸多学说(例如比兴说、性灵说等等)比较,则是真正接触到了艺术的内在规律问题。他主张艺术作品反映现实要自然,最高的文学也就是最自然的文学。

以此,他高度评价了元杂剧,赞为“一代之绝作”,认为元杂剧“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情,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宋元戏曲考》)正是由于王国维的研究与评论,出自“均非有名位学问”作者之手的杂剧作品,才得以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肩而立,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

王国维指出形象思维的特征,认为“惟美术之特质贵具体而不贵抽象”(《红楼梦评论》),艺术是通过个别表现一般,即所谓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他说艺术作品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譬诸副墨之子,洛诵之孙,并随为人之所好名之而已。”(同上引书)他最早地批评用考据学研究《红楼梦》。

王国维重视文艺家的品德修养,他说:“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学者殆未之有也。”(《文学小言》)论述过文学艺术的认识作用和陶冶作用,认为元杂剧“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音乐对儿童的性情意志有很大的陶冶作用,远胜过空泛的道德说教。他还以西欧的荷、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为例说明伟大的诗人所体现的是他的时代和他的民族精神,他们不是属于某一个阶级或某一个阶层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