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8:4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93页(756字)

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是我国上古一部记言体史书。

有今、古文之分。今文《尚书》是秦始皇焚书后由汉初经师保存下来,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抄写的;古文《尚书》是汉武帝时陆续发现的古本,是用古文字抄写的。《尚书》又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分别记载上古各个朝代的部分史实、上古帝王一些誓词、文告、谈话、演讲,保存很多珍贵的古代史料,是我国最古的史书,也是我国最古的散文着作。

通行本有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在《尚书》中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虞书·典》中记载帝一段谈话:“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这段话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初期诗、乐、舞三种艺术的紧密联系,一方面也记载了我国早期诗歌理论,记述了古代思想家对诗歌特点和社会作用的朴素认识。朱自清在《诗言志辨》一书中指出:“诗言志”是我国古代诗论的“开山纲领”。

“志”,郑玄注《尚书》解释为“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意”即志向、怀抱。“诗言志”,就是指出诗是抒发人的怀抱,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舜命夔“典乐”,达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目的是求得“神人以和”,即通过诗、乐去交流思想而使神人和谐,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文艺社会作用的朴素的看法,虽带有神秘色彩,仍具有重要价值。

《尚书》提出的“诗言志”理论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影响深远,成为我国古代诗论的重要传统。《尚书)还主张思想言论要讲究正道。“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役耳目,取度惟贞(正)”,否则就会“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即要求立言必须注意思想内容的纯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