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9:1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95页(833字)

中国最早的歌总集,原只称《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儒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全部都是合乐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作者既有人民群众,也有士大夫贵族。但其时尚无专门作家,大部分作品的作者无从查考。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其中不少篇章,内容深刻,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汉代传《诗》有鲁(申公所传)、齐(辕固生传)、韩(韩婴传)、毛(毛苌传)四家。

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时立有博士,魏晋以后逐渐失传,清王先谦《诗三家义疏》辑注较备。毛诗为古文诗学,盛行于东汉以后,至今通行。

有东汉郑玄《毛诗笺》、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清陈奂《诗毛氏传疏》等。宋朱熹《诗集传》则采《毛传》、《郑笺》,间有三家诗义。

《诗经》里有一些诗申述了作者写诗的功用和目的,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文学理论批评。如“心之忧矣,我歌且谣”(《魏风·园有桃》),“维是褊心,是以为刺”(《魏风·葛屦》),“夫也不良,歌以讯之”(《陈风·墓门》),“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小雅·节南山》),“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小雅·巷伯》),“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大雅·民劳》),“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大雅·烝民》)等;这些诗句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把诗歌创作和政治紧密联系,运用诗歌去干予生活,或讽刺丑恶事物,或颂扬美好事物,而其中以“讽”、“刺”为主。这是古人对于诗歌的社会作用的重要认识,是阶级社会里美好事物常受损害,不合理现象大量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必然反映。这个认识一直贯穿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影响历代进步诗人,推动历代进步诗论,促进了大量的具有讽刺意义的作品的产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