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9:3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91页(862字)

【生卒】:1884—1919

【介绍】:

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曾在上海与章炳麟、蔡元培等革命志士交往,赞成攘除清廷,光复汉族,故改名光汉,发表激烈反清的小册子《攘书》,一时声名大振。一九〇七年赴日本,加入同盟会,任《民报》编辑。随后,信仰无政府主义,与张继在东京举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同其妻何震创办《天义》半月刊和《衡报》等,宣传无政府主义。

一九〇九年,被清政府两江总督端方所收买,入其幕。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先助袁世凯称帝,倡君政复古之说。后又主编《国故》月刊,以“挽救国粹”为名,反对新文化运动,一时又声名狼藉。他自幼承家学,勤奋治学,学采中西,而又复古保守。

重古文经学,在文字训诂和文学史方面卓有成效。为文受齐梁的影响,擅长骈文。

平生着述较多,有《左庵文集》五卷、《左庵古集》四卷、《中国文学教科书》、《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等,后辑为《刘申叔先生遗书》,凡六十四种。

他论文继承“文笔论”的观点,主张“文笔之辨”,提倡韵偶之文。

在其《文说》、《广阮氏文言说》及《文笔诗韵考》中,都力主阮元的文言说,而又有所发挥。他说:“阮氏《经室集》列文言说,以俪辞韵语为文言;又征引六朝文笔之分以成其说。

”所以,他以“有韵偶行者为文,而《昭明文选》亦以沈思翰藻为文也。”强调以“藻饰”、“对偶”、“声律”为文的主要标志,而又强调抒写性灵,才能成“文”的重要,把先秦诸子散文、两汉传纪文学、唐宋古文都一概排斥在“文”之外,认为它们都是“笔”而不是“文”。并在《文章原始》中,视骈体为文章的正宗,反对“天下文章,莫大乎桐城,于方、姚之文,奉为文章之正轨”的说法,公开与桐城派对立,为骈文争夺文坛正统的地位。

他继黄遵宪之后,还主张文言合一“以助觉民之用”(《论文杂记》),这是正确的。

但他的文章风格和对文学历史的观点,都偏于今不如昔的复古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