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序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0:0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02页(832字)

又称《大序》。

汉代解释《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后来前三家失传,仅存毛诗。毛诗在《诗经》各篇名下都注有解释诗义的小序,首篇《关雎》有一篇总纲式的序论,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诗歌的性质、作用、内容、体裁和表现方法,世称《诗大序》。《大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有说出于东汉卫宏,至今无定论,看来毛诗“小序”、“大序”非一人一时之作,大约完成于汉代,是我国古代诗论第一篇专着,是从先秦到汉代的儒家诗论的总结。

《诗序》阐述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点:“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观点,又加以发展,强调诗乐的抒情特点,将诗的言志和抒情二者结合起来,更明地确揭示了诗歌本质特征。《诗序》强调诗歌“美刺”、“讽谏”的社会功能,认为《颂》是“美盛德之形容”,《风》是“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是“吟咏情性,以讽其上”,但“美刺”、“讽谏”都必须“止乎礼义”,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孔子“思无邪”、“兴观群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毛诗序》的根本文学观,对后代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诗序》在继承《礼记·乐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的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肯定了时代和政治的变化影响文艺创作,决定文艺的思想内容,肯定变风、变雅产生的必然性,说明了诗乐和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在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方法方面,《诗大序》提出了“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并对风雅颂三种诗体的性质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方法的特点作了初步的概括和说明,这对后世也发生了长远而重大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