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赋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0:2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07页(1022字)

西晋陆机作,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理论专着。

全文用赋体写成,文前有“序”,说明写作《文赋》的原因、目的。“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文赋》以艺术构思为中心,较为细致地分析了文学创作的过程,涉及到文学与现实关系、文体风格、感兴活动、文学的社会功用等很多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

《文赋》首先提出了创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作家观察、研究客观现实以及学习、钻研古代文化:“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这已经涉及到了文学与现实关系的问题。《文赋》详细生动地论述了艺术构思:“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作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是艺术构思的中心环节。《文赋》论艺术构思,突出作家形象思维的特征,强调文学的形象性,作家神思驰骋,时而浮游天渊,时而沉潜地泉,博采古今四海,笼括天地万物,使得“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感情更加鲜明,物象更加清晰。

在“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的众多形象中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艺术加工;“虽离方而遁员,期穷形而尽相”,从而创造出具体而概括的艺术形象:“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文赋》关于文学形象化的理论,是开创性的,在文学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

《文赋》对写作方法、技巧的问题,都有较详细论述。《文赋》强调创新,反对模拟:“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主张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文赋》把文章区分为十种文体,分别指出了每种文体的特点,对创作中的灵感即“感兴”问题也有精辟见解。

《文赋》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影响很大,章学诚说:“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文史通义·话篇》)对《文赋》的研究历来比较重视。肖统的《文选》收录《文赋》,唐代李善注释《文选》,对《文赋》的注释在内容与观点上多有阐发。历代《文选》注家对《文赋》都有译释,重要的有《文选》五臣注,《文选纂注》(明张凤翼)等。《文赋》的撰写年代,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陆机二十左右的作品,多数人认为是四十岁左右时撰写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