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1:0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16页(1064字)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501-631)编选,世称《昭明文选》。

原书三十卷。唐显庆(656-667)年间,李善为《文选》作注,引证丰富,将全书析为六十卷。

今有中华书局印行的尤袤本六十卷,附考异十卷。

唐开元(713-742)年间,又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合注本,称《五臣注文选》。宋人曾将两注合刻为一本,称《六臣注文选》,今有影印的宋刊本。近人骆鸿凯着有《文选学》一书,是研究《文选》的重要参考资料。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总集,选录自周秦迄梁普通七年(526),除无名氏外,计一百二十九位作家的诗文,共七百余篇,其中大多数是历代重要作家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使我国齐梁以前的许多文学名篇得以保存传世,是研究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的重要参考资料。

《文选》依文体编次,计分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详、哀文、哀策、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三十九种。

赋、诗之下又分子目,依内容归类,赋分为十五个子目,诗分为二十三个子目。

各体文章,依世代先后排列。这反映出当时文体日繁,文体理论也日益精密。

书前有萧统撰写的序文,阐述作者的文学观点和《文选》的编选体例及选录标准。作者认为,文学发展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由诗的发展而出现骚、赋,“众制蜂起,源流间出”,是合乎自然的。作者面对浩繁的各体作品,“略其芜秽,集其精英”,把优秀的作品集成一书,必然要有选录的标准。

《序》文强调,入选作品都是以“能文为本”,皆须“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序》文还指出了四不入选,这样就在文学和非文学之间划了一道界限。这个标准,虽然与今天的文学观念有很大的距离,但区分文学与非文学本身就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选》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唐代以诗、赋取士,《文选》用作士子学文的教本;至宋更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谣谚;后来更形成专门的学科——“文选学”。同时,对《文选》的批评,历代也不少见。

唐代古文运动反对其骈词俪句;宋苏东坡评《文选》“编次无法,去取失当”;清人章学诚讥其分体不当;五·四运动前后,要求改革文言,推行白话文,更有“选学妖孽”之称。《文选》的内容和文章形式上的缺点是明显的,但却不应损害其作为一部资料书的历史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