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镜秘府论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2:2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24页(829字)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撰。

遍照金刚是日僧空海的法号,空海俗姓佐伯,赞歧国多度郡屏风浦(今日本香川县善通市)人。生于公元七七四年,卒于公元八三五年,死后追封为弘法大师。

空海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七月来中国,留学三年,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回日本。

在中国期间,空海除钻研佛经外,还多方吸收中国文化,广泛涉猎、搜求中国典籍。

空海回到日本后,应日本人民学习汉语和汉文学的需要,依据他从中国带回的崔融的《唐朝新定格》、王昌龄的《诗格》、元兢的《诗脑髓》、皎然的《诗议》等书,排比、编纂而成。据日人小西甚一《文镜秘府论考》推测,《文镜秘府论》完成于日本弘仁七年(816)前后,此后一直在日本流传。

清光绪年间,杨守敬赴日本考察后写了《日本访书志》,引起我国学者注意。一九三〇年储皖峰根据杨守敬的介绍,取《文镜秘府论》中论声病部分校印问世,书名为《文二十八种病》,受到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者的重视。一九七四年,周维德点校的《文镜秘府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标志中日友好交往历史的重要着作,得以和广大中国读者见面。

空海编纂《文镜秘府论》,是为了向日本人民介绍中国诗学精华,使读书“不寻千里,珠自得,不烦旁搜,雕可期”(《文镜秘府论序》)。全书分天、地、东、南、西、北六卷。天卷论音韵,地卷论体势,东卷论对偶,南卷论文意,西卷论文病,北卷论对属。

书中保存的关于诗歌声律论的最早的材料,在我国大都早已散佚。这些材料对于考察我国古诗到律诗的过渡情况,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空海留华期间,正是唐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推进时期,六朝文风影响依旧很大。《文镜秘府论》所辑录的材料,大部分是唐初的诗格、诗式,讲究声病偶对,辞藻典故。

比较有价值的除声律理论外是其中的创作理论。如地卷的“十七势”、“八阶”、“六志”;南卷的“论文意”、“论体”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