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2:3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25页(944字)

唐司空图着。

它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论述歌艺术特征和风格的专着。

《二十四诗品》和钟嵘的《诗品》同名而异趣。

钟嵘的《诗品》评论诗人,探索渊源,以上中下三品评定优劣。《二十四诗品》则专论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它把诗歌分为“雄浑”、“冲淡”等二十四类,每类各用十二句四言韵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诗歌风格的形象特征。这在诗歌理论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评论体例。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充分发挥了他的“韵味”说。他特别强调“意境”。所谓“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他要求“思与境谐”,情景交融,不但要有“物象”,而且要有“意象”,要做到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形象思维应该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事物的表象。

而这种想象又不是漫无边际的,而要寓于事物的情理之中。

《二十四诗品》还初步指出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一般艺术和典型形象的区别,强调“浅深聚散,万取一收”的创作方法,即典型化的方法。

他认为“神似”是诗歌的诣极。而神似又必须在形似之中,这些正是“万取一收”的结果,这才能做到“如矿出金,如铝出银”。

诗的语言更不能直接说出题旨,而应当充满诗情画意。

《二十四诗品》特别强调诗歌艺术的多样性。

主张艺术风格应该“不主一格”,所以,司空图既欣赏“雄浑”、“豪放”的风格,又赞赏“绮丽”、“纤浓”的风格,对“典雅”、“冲淡”、“飘逸”诸种风格更是推崇倍至。由于司空图受儒、佛、道各家思想的影响,对社会生活及世界的认识都归之于“道”。

这个“道”字的含义又含糊不清,常为后人所利用。

宋严羽以禅解诗,就采取他的趣味说。清王士祯更摘取他的“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语,认为这就是“神韵”,其实这些并不符合司空图的原意。

北宋时期,苏东坡高度评价《二十四诗品》的理论价值。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又在继承其理论精华的基础上,作了重大的发展。于此,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和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