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3:0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29页(1184字)

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仁宗嘉祐八年(1063)举进士。政治上支持王安石革新,坚持防卫、主张抗战。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使契丹。后率师拒西夏,屡立战功,任图阁直学士。王安石革新失败后,沈括被迫隐居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专力于《梦溪笔谈》的写作。

沈括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通才,他除了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和贡献外,对历史、考古和文学艺术也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着作很多,除《梦溪笔谈》外,尚有《长兴集》四十一卷(残本)、专着有三十多种、今所能见者只有《孟子解》、《图画录》、《苏沈良方》以及《忘怀录》、《乙卯入国奏请并别录》的残本等。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梦溪笔谈》是沈括隐居于润州梦溪园时写成的,故得此名。是书包括《梦溪笔谈校证》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计分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等、官证、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目,凡九百零九条。

内容涉及数、理、化、天文、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技术以及文学、历史、美术、音乐等许多方面。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并记录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十世纪末到十一世纪初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许多重大发明创造,如毕升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等;社会科学方面,对历史史料、考古、音乐以及五代以来文学的发展情况都有记述和研究。此书虽是一部综合性的巨着,但文学性很强,写作中心明确、突出,条理清楚,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文学意味。

在文学批评方面,是书对的创作和欣赏也颇有见地。对诗人创作的甘苦,深有领会,认为哪怕是一首小诗,也表现着诗人辛勤的劳动。“小律诗虽末技,工之不造微,不足以名家。故唐人皆尽一生之业为之,至于字字皆炼。”创作不易,对作品给以正确的鉴赏评价尤难,书中写道:“得之甚难,但患观者灭裂,则不见其工。故不唯为之难,知音亦鲜。设有苦心得之者,未必为人所知。”诗的语言锤炼固不可少,但沈括并不主张诗人把主要力量放到“炼字”上,更主要的是要注意内容的讽谕作用和表现上的含蓄蕴藉,不可“一读便尽”,了无余味,认为“若字字皆是无暇可指,语意亦掞丽,但细论无功,景意纵全,一读便尽,更无可讽味”。他以王安石用“鸟鸣山更幽”来对“风定花犹落”为例,说明“风定”句是“静中有动”,“鸟鸣”句是“动中有静”,颇得要领。

是书评论书法时有云:“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各自成一家。此语得其一偏。

……尽得师法,律度备全,犹是奴书,然须自此入。过此一路,乃涉妙境,无迹可窥,然后入神。

”这里说的虽然是书法,但这种对学习和创新的辩证看法也完全适用于诗文写作鉴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