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龙录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9:2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73页(749字)

文评。

清赵执信撰。《谈录》有《饴山全集》本、《贷园丛书》本、《艺海珠尘》本等。近人丁福保所辑《清诗话》亦收录。执信虽为王士祯甥婿,但其论诗宗旨却各不相同。

王士祯主神韵说,执信写《谈龙录》,对王氏的诗论多有批评。《谈龙录》认为诗之中要有人在。

人的经历遭遇不同,性格特征不同,表现在诗里亦各不同:“喜者不可为泣涕,悲者不可为欢笑”,“富贵者不可语寒陋,贫贱者不可语侈大”。批评王渔洋过分追求神韵,流于空虚。

《谈龙录》论诗主张诗之外要有事在:“诗人贵知学,尤贵知道,东坡论少陵诗外尚有事在是也。”这里的“事”就是“道”,就是作家的思想观点,包括作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对这些现实的意见和态度。从这一观点出发,《谈龙录》不满王渔洋的神韵说,批评他“酷不喜少陵”,“又薄乐天”。对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谈龙录》主张以意为主,语言形式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书中引吴乔的一段话说:“意喻之米,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变尽,啖饭则饱,饮酒则醉。”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谈龙录》批评王渔洋的诗“言语如天下”,说他“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过分追求语言形式美,忽视作品的思想内容。总之,《谈龙录》不满当时诗坛上的形式主义倾向,批评王渔洋的神韵说,对诗文创作提出了不少积极可取的见解。

《清史列传·赵执信传》说:“遂着《谈龙录》,有云:诗以言志;诗之中须有人在;诗之外尚有事在。又云;文以意为主,语言为役;主强而役弱,则无令不从矣。意虽诋士祯,实通论也。

”翁方纲说:“若赵秋谷之议渔洋,谓其不切事境,则亦何尝不中其弊乎!”(《神韵下》)从后人的这些评论中,亦可见《谈龙录》的价值和影响。

上一篇:历代诗话 下一篇:带经堂诗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