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鹰楼诗话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1:2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91页(693字)

清林昌彝撰。

共二十四卷,有咸丰元年(1851)家刻本。全书论及当代人约四百位,诗歌两千余首,特重撰者乡里福建诗人之作。

首有温训序,述其体制大旨有四,“一则志在射鹰,故前数卷记海口事不惮再四言之;次则主于论诗,……又次则专重师友渊源,……其于生平师友之片词只字皆悉录之,此孝廉所着诗话之大略也。”

书名“射鹰”,即“射英”之谐音,意即射击英帝国主义,可见作者论诗之要旨。故首两卷全为搜集魏源、林则徐、张维屏、朱琦、孙鼎臣等爱国诗人的作品,多反映鸦片战争的史实,保存了不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佳作;并在评论中充满爱国主义精神,表彰这些抗英爱国诗人的气节,抨击清政府的妥协投降、腐败无能,显示了诗歌评论的战斗作用。

诗论强调作品要有现实主义内容。

首先要求“作诗须有命意,而后讲性情风格”,注重立意。又认为作诗“贵在抱负,方为大家”。把“命意”和“抱负”都视为作诗之要点,主张诗人应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贯穿在诗歌创作中,要为社会有所为而作。其次要求诗歌能够发挥“裨益经济,关系运会”的作用,要有益于社会。同时,他也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认为“诗歌足以感激人心者,无过忠孝节烈之诗”,主张“凡有关风化者无不痛切之”(沈葆贞《射鹰楼诗话·例言》),即“借诗以正风俗”,基本自是儒家传统道德和伦理观念的说教。在艺术风格上,主张“诸品”齐放,反对模拟古人,独尚一格的偏见。

他的这些提倡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内容和艺术风格多样化的见解,代表了当时进步的文艺思潮。

上一篇:白雨斋词话 下一篇:饮冰室诗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