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体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4:1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10页(640字)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483-493)所形成的一种自觉讲究声律的体,亦称新体诗。

声律是诗歌艺术形式的重要因素。《诗经》中的一些诗篇,特别是魏晋的五言诗,都有音节和谐美,但不是作者自觉加工的。在声韵研究上,魏李登创立以宫、商、角、徵、羽分韵的《声类》,晋吕静之有《韵集》一书。陆机的《文赋》对文学创作上的音律作出总结:“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范晔《后汉书·自序》中说他“性别宫商,识清浊”,可见,许多人都逐渐认识到文字声音的高下抑扬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又加上佛教徒读佛经的影响,到了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总结文学创作实践的经验,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撰《四声谱》,又从调音探索中,总结出使音节失谐而必须避免的一些现象,创立了四声八病说。

他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强调文章协调音节抑扬的重要性:“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以其文学和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来倡导声律说,于是,诗歌创作自觉地运用声律,风靡一时,形成一种新体诗,号称“永明体”。《南齐书·陆厥传》说:“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这种严格遵照四声八病之说,注重声韵的新体诗,对于律诗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

上一篇:山水诗 下一篇:徐庾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