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宫调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8:4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37页(788字)

宋金元说唱文学体裁。

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这种首尾-韵的歌唱单位或称为套数;再以不同宫调的许多套数联成长篇,杂以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诸宫调直接受变文的影响,有说有唱,是一种篇幅浩翰的叙述文体。

诸宫调创始于北宋末(约1068-1093),王灼《碧漫志》卷二:“熙丰、元祐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都城纪胜》、《梦梁录》也有类似记载。由于它篇幅大,音乐上多变化,很受市民欢迎,南渡后成为民间流行的讲唱文学。至元代仍然保存这种风气,至明以后逐渐失传。

清代的毛奇令在《西河词话》中已不称诸宫调,因它系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称其为弹词。

诸宫调继承了唐变文的体制,却吸收了唐宋大曲、宋金赚词等当时流行的和谐的乐曲,散文部分也多系当时活泼的口语,加上故事性强,波澜起伏,极爱在紧要处故作惊人之笔。

今所传诸宫调共三种:一是金代董解元作的《西厢记》,这是至今被保存的诸宫调中,唯一最完整的一本,王实甫《西厢记》实以此为蓝本。二是金代佚名作者残篇《刘知远》,仅一册共四十二页,本世纪初发掘出来,风格浑朴道劲,极有元杂剧本色派的特色。三是元代王伯成作的《天宝遗事》的残篇辑本。此外均有目无文。

我国十三世纪即金代出现了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它说明说唱艺术的成熟,这为戏曲的产生在文学上、音乐上作了准备。诸宫调直接影响元人杂剧。

如以几个宫调组成的若干套数来叙述一个故事,还有一人独唱的体例等,便是承袭着诸宫调。只是诸宫调是讲唱,而元杂剧是由演员扮演不同剧中角色。

因此元钟嗣成《录鬼簿》认为董解元是北曲创始者,近代人吴梅说:元曲的远祖是大曲,近祖是诸宫调。

上一篇:江湖派 下一篇:元杂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