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8:4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38页(919字)

元代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北方,它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的。元杂剧以一宫调中的一套曲子为一折,通常每本杂剧规定为四折,必要时每本前或中间可以加“楔子”,现存元杂剧有三分之二有“楔子”。

角色有末、旦、净,其它还有孤、细酸、孛老、卜儿、徕儿、邦老、曳刺。

角色多,说明内容更丰富,已由叙述体发展为代言体,接近于完整的戏剧形式。

每种剧由正末或正旦一人唱到底,以正末主唱的称末本,以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元杂剧的创作演出先以大都(今北京市)为中心,元灭南宋后,又以临安(今杭州市)为中心。

今知有记载的元杂剧作家(包括金末、明初的杂剧作家)在一百廿人左右。着名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致远、白朴、康进之、纪君祥等。

现存元杂剧以《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为最早刊本,仅存曲文,没有宾白。明代万历四十四(1616)年,收藏家臧懋循用自己所藏的许多杂剧秘本,与从宫廷中抄出的内府本参互校订,编集了一百种元人杂剧(其中有少量明初人的作品),名为《元曲选》。由于经过臧懋循的校订和整理,曲文宾白更完整,这是此后三百多年来流行的优秀选本。近几十年来,又陆续发现了不少元剧的刻本和抄本,如明刊《古名家杂剧》,也是园旧藏明脉望馆抄校本《元明杂剧》等等,大大补充了《元曲选》的不足。

今人隋树森把《元曲选》中没有收入的元人杂剧搜罗在一起,汇编成《元曲选外编》,再加上赵景深编的《元人杂剧钩沉》,这就是现存元杂剧(包括元剧残文)的全部资料。

在现存一百五十种左右元杂剧中,保存许多优秀之作。如《窦娥冤》、《救风尘》、《西厢记》、《汉宫秋》、《墙头马上》、《赵氏孤儿》、《李逵负荆》、《陈州粜米》等都尖锐地抨击官吏的贪赃枉法,揭露了恶霸的横行无忌,同情人民并颂扬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较高的地位,对后来的戏曲艺术和戏曲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明中叶以后,杂剧逐渐衰落,其优秀传统为明清传奇所继承,元杂剧的许多折子戏,现在还能在舞台上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