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9:0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39页(603字)

元代新兴的一种韵文文体。

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文体,分为两大类,即散曲与剧曲。剧曲有宾白、科介,也有曲文,三者结合成杂剧即元代出现的新歌剧。

散曲没有宾白和科介,和戏无关,是一种配合乐律的歌辞,因为合乐时不用锣鼓大器,所以又叫清音。

散曲是元代在北方出现的新体,是在民间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形式短小,自由活泼,通常以一支曲子(即用一个曲牌)为一首。

套数又称散套、套曲、大令,是由同一个宫调的多首曲牌联缀而成。和传统的诗词相比,它用韵自由,虽要求一韵到底,但平、上、去三声可以互协,也不避重韵。可根据内容和所用的曲牌,增加衬字。

它吸收方言俗语入曲,通俗易懂,丰富了表现技巧。

元散曲作家据近人任讷《散曲概论》统计共二百廿七人。今人隋树森辑有《金元散曲》。

元杂剧在音乐上是以成套的北曲作为唱词,再加上宾白和科介,合歌舞以表演故事。在中国戏曲史上,元杂剧被称为真正的戏剧,它以第一流才子之笔,以出色的艺术匠心,通过许多生动的人物和故事,反映了元代社会现实。

出现了许多着名的作家和作品。在文学史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列。

元曲尤以元杂剧的成就更高,因此通常也以元曲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明代人臧晋叔的《元曲选》实际上只是元人杂剧的一个选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