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声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12:5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65页(929字)

表述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概念。

语出《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有两个含义,一是“大小”的“大”,二是完美的意思。“大音”,即最大或最完美的声音。

“听之不闻,名曰希声”,即有声音而听不见叫“希声”。

“大音希声”就是最大或最完美的声音是听不见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大音希声”运用到音乐上,就是最大或最完美的音乐是听不见的。

老子的“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他哲学上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现。

老子提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起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因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以下引文只注章)又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在老子看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以及文化音乐等,都是从“道”当中产生的,“道”是万物之母。

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只能称“无”。但万物由它产生,又称做“有”。“道”的本身,是至美至善的。当它成了具体的“物”,它只能是道之华,就不再象道本身那样完美无缺了。这一理论运用在音乐思想上,就是“大音希声”。最高最完美的音乐是道的音乐,是音乐的本身,这种音乐虽大,但我们听不到。人们听到的只是音乐的现象,再美也不如音乐本身。在这个意义上,他否定人为的音乐艺术:“五声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第十二章)他认为人为创作的音乐破坏了自然的音乐,他欣赏的是一种自然的声音,否定儒家礼乐。

“大音希声”强调音乐本身是最美的,最高的艺术境界只在它自身,这种讲法,促使人们去探讨音乐之“道”,探讨音乐现象之外的音乐的普遍规律。

让人们从钟鼓之音中解脱出来,探讨音乐的内在美,探讨五音六律之外的某种规律性,这也可以视作音乐美学思想的一种进步。

“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代也有很大影响。

萧统《陶渊明传》说:“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这一做法正是老子“大音希声”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