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言养气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14:2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77页(579字)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言?’曰:‘詖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所谓“养气”指人的一种道德修养工夫,“气”是“集义所生”,需要“配义与道”,也就是按儒家提倡的道义标准即礼教加强人格道德修养,从而培养出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气”由道德修养产生,孟子的养气是一种主观的人格修养。孟子认为只有有了这种修养,具有“浩然之气”,才能知言,即才能有辨别言辞的能力,才能判断“詖辞”、“淫辞”、“邪辞”、“遁辞”这四种不正当的言辞的错误实质所在。

这是说,人的道德修养、认识能力提高了,识别的能力自然也就加强,这种见解是可贵的。

因此,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对后代影响甚大。后人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气与言、身心修养和文学的关系。“知言”如此,人要“立言”,进行文学创作,同样也要加强身心修养。

后人韩愈提出“气盛言宜”说,魏了翁提出“辞根于气”说,方孝孺提出“气畅辞达”说,很明显就是对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发展。“知言养气”说对后代的文气说也有重大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