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14:3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77页(745字)

语见《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对于孟子这一主张,朱自清认为“并不是说诗的方法,而是修身的方法;‘颂诗’,‘读书’与‘知人论世’原来三件事平列都是成人的道理,也就是‘尚友’的道理”(《诗言志辨》),这种解释是有道理的,孟子提出知论人世,的确与修身有关,但也不能说和评价作品毫无关系,所以历来都主张把“知人论世”作为评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并逐渐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个传统,为历代文艺批评家自觉和不自觉地所遵循。

全面分析孟子的文艺思想可以看到,孟子对于作品和时代以及作者的密切关系是有着一定的认识的,如他提出“知言养气”说就涉及到作家的修养和作品的关系,他指出“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然后《春秋》作”,就是认识到了文学的兴衰和时代的关系,因此他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是可能的,是有基础的。

评论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就是因为作家的作品和作者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所产生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真正了解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即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感情、为人品德,同时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对这一重要原则,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篇有明确解释:“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

”鲁迅先生也是坚持这种原则的,他说:“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其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这是对“知人论世”的更深刻全面的说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