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同而宋异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17:5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09页(927字)

本同,指各种样式的文章基本方面都是相同的,末异,指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风格和表现特点。

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体裁分类及其风格特色提出的理论观点。语出《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赋欲丽。”早在先秦,人们对各种文化学术着作之间的异同,已有所认识和论述。《荀子·儒效》指出:“《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这主要是从“本”,即从内容上加以区分的,还没有涉及到“末异”的问题。两汉时代,文学创作更加繁荣和发展,章句之学和文学已经有所区别,并且有了关于文体的分类和说明。例如,蔡邕《独断》对文就有策书、制书、诏书、戒书以及章、奏、表、驳议等分类,但这和文学批评并无多大关系。曹丕的《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文体分类和文体与风格关系的理论观点。

他不仅认识到文章“本同”的方面,更重要的他对文章的“末异”作了前无古人的阐述。他认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类八体文章,有雅、理、实、丽四种不同的表现特点。这四类体裁的文章,有的属于纯文学。曹丕对于这几种文体风格特点的概括显然很笼统粗疏,有的甚至还不够准确,如说“诗赋欲丽”,就没有揭示出诗赋不同于学术着作的形象化的特点。

但是,中国古代文体分类、文体风格论却是从此开始的。

曹丕的“本同而末异”的观点对后世文体风格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末桓范的《世要论》(原书已佚,残文见唐魏征选辑的《群书治要》),关于文体风格的论述,就是对曹丕见解的发挥。陆机把文体分为十类,分别指出其风格特点:“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谏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文赋》)刘勰《文心雕》全书五十篇,其中二十一篇是文体专论,不仅论述了各体文章的形成及其特点,还从创作上总结了历代各体文章的写作经验。显然陆机和刘勰都受到了曹丕的影响。自此以降,文体论着、文体风格理论,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源盖出于曹丕的“文本同而末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