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声切响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19:4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30页(507字)

歌创作上具体运用四声,要求语音的高低相间和抑扬相对,即指字的平仄声而言。

语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互异。”“宫商相变,低昂舛节”,指诗句字音的高低、轻重要有变化,四声要间隔运用。浮声切响,指字音声调的不同。

浮声,指平声;切响指上、去、入三声,即后世称的仄声。沈约评论曹植等人的诗说:“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沈约所举的这几首诗都是平起仄应,韵脚亦然。他认为这几首诗“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刘勰《文心雕·声律》篇说:“凡声有飞沈,响有双迭,双声隔字而每舛,迭韵杂句而必睽。”这里说的飞沈,也是字音的平仄。飞是平声,沈是仄声。沈约要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就是在一首诗之中,平声字与上、去、入三声,要相间运用,即要造成“音韵尽殊”“轻重悉异”的声调变化,使之和谐有节奏美,这就不会出现“沈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的音韵不调畅的弊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