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会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21:4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52页(659字)

附辞会义的简称,即今之所谓“章法”。

《文心雕·附会》篇说:“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就是说写作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首尾联贯统一,决定材料去取,把各部分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做到内容虽然复杂,但中心一贯,层次清楚,首尾照应,有条不紊。刘勰还提出了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

认为:“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摛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恒数也。”刘勰认为作者要从大处着眼,有全局观点;在处理创作的具体问题时,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而分别对待,不能只注意枝节问题而顾此失彼。他指出:“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

”“附会”一词,最早见于《汉书·爱盎传赞》:“虽不好学,亦善附会。”这里的“附会”是“附着会合”之意。《后汉书·张衡传》说:“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晋书·左思传》载刘逵《三都赋序》说:“傅辞会义,抑多精致。”这里的“傅”与“附”通用,所谓“附辞会义”,含有命意谋篇、结构文章之意。刘勰继承这些观点,作了系统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后代有重要影响,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谈结构时,也强调“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具五官百骸之势”,就是对刘勰思想的继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