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22:0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54页(963字)

意谓物决定情,情决定文。

这是刘勰对物、情、文三者关系的全面论述,也是对文学创作由物到情,从情到文整个创作过程的说明。见《文心雕·物色》篇:“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月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情以物迁”是说在“情”与“物”的关系中,是物激发了情,兴起了情,即《诠赋》篇所说的“覩物兴情”。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春天使情悦豫,夏天加深了人的抑郁,秋天使人生阴沉之志,冬天使人增“矜肃之虑”,都具体说明了外界的景物激发、兴起、影响着作者的感情。

在情与物的关系上,即在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上,刘勰是把“物”看做第一位的。也就是肯定了客观现实对于创作的重要意义。这是符合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辞以情发”是说在“情”与“文”、“辞”的关系上,是先有情,后有文,是情决定文。“辞以情发”,就是“在心为志,发言为”,“情动而辞发”的意思。是说作者心中有了情志,自然而然,就要借文辞来抒发,“为情而造文”,内容决定形式。

反过来说如果作者心中无情,没有创作的激情和要求,就不可能去作文。可见,在“情”、“物”、“文”三者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物。

是由于物触动情,才可能有文。刘勰这个认识也就是他说的“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的意思。刘勰这种认识在古代和六朝是较普遍的。如《九章、抽思》:“悲夫秋风之动容。”应玚《报赵淑丽》诗:“嗟我怀矣,感物伤心。”阮籍《咏怀》:“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祈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这些言论都是说“情以物兴”的意思。刘勰高于他们之处在于他最为明确地把这三者的关系作了全面论述,形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成为他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体系的基础。有的人认为刘勰的物多指自然景物,对社会生活决定人的情感有所忽视。

实际上刘勰的物,是包括自然和社会生活在内的,对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刘勰的论述也是很多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