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说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22:5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61页(660字)

南朝文学家钟嵘提出的关于歌的批评的主张。

语出《诗品序》:“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滋味是指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好诗应该是耐人寻味的。

自汉末以来,五言诗逐步兴起,在创作中逐步取代四言诗,占据主导地位。

它和四言诗相比,不仅容量较大,善于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有强烈的感人力量。钟嵘以“滋味”为标准,批评永嘉时期盛行一时的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重在阐发玄理,忽略诗的形象、意境,重推论而缺乏激情,没有艺术感染力。

钟嵘对诗味的创造问题提出了鲜明的主张,他说:“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风力与丹彩的结合,是创造诗味的基础。

钟嵘不仅把滋味说当作论诗的标准,又以它为基础,从辨味入手,形成一种独特的评诗方法。

钟嵘《诗品》评论曹丕的诗说:“美赡可玩”,值得玩味;评论郭璞的诗“彪炳可玩”;评论谢赡的诗,“殊得风流媚趣”,有诗的趣味。从这些意见中可见,他在品评、鉴赏中注意体察玩味作品。

以味论诗,陆机首开其端,他的《文赋》评诗,有“阙太羹之遗味,同朱絃之清汜”的比喻,把味比作诗的感染力量。

刘勰的《文心雕》也曾以味论诗,指责“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情采》);还说:“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到了唐代,诗论家司空图更总其大成,强调“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与李生论诗书》)南宋杨万里主张,论诗“以味不以形”(《江西宗派诗序》),强调以诗味来区别诗歌创作的风格流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