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寄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24:0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70页(432字)

兴,指比兴的表现手法;寄,指内容上要有寄托。

合起来用,是指以“托物起兴”、“因物喻志”的表现方法,抒发作者的情思,使歌寓有深刻含义。“兴寄”一词,初见于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它是陈子昂诗歌改革的重要主张。对唐代诗歌革新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这种主张,直接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更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了继承和发展,《与元九书》中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这里的“比兴”一词,跟兴寄的含义相同。陈子昂以后的诗人,多用“比兴”以代“兴寄”,如杜甫推崇元结的《舂陵行》,誉之为有“比兴体制”(《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故今人朱自清说:“至于论诗,从唐以来,比兴一直是最重要的观念之一”,“论诗的人所重的不是比兴本身,而是诗的作用。”(《诗言志辩》)也就是说,重视的是诗里寓有的“兴寄”(比兴)之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