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质而径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27:5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89页(617字)

白居易《新乐府序》:“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

要求新乐府的辞句,应朴素自然而浅显通俗,令人一读就懂。这种要求作家书面文学与人民口头创作尽量接近的主张扩大了诗歌的社会作用。

宋惠洪《冷斋夜话》载:“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采之;‘不解’,则易之。”虽似夸张,但从中可以见到白居易执意追求诗歌语言的自然通俗。

这种接近口语、自然通俗的语言风格,并非轻易可达到。宋何蘧《春渚纪闻》云:“白香山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清刘熙载也说:“代匹妇匹夫语最难,盖饥寒劳顿之苦,虽告人人且不知,知之,必物我无间者也。……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间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诵其诗顾可不知其人乎!”(《艺概·诗概》)白居易有“可怜少壮日,适在贫贱时”的艰难经历,接近过劳动群众,才能锤炼出“质而径”的诗歌语言。虽有人讥之以“俗”(苏轼),嗤之以“下偶俗好”(《新唐书本传》评语),诋之以“其词浅近”(张戒《岁寒堂诗话》),但白诗却大受国内外人民及少数民族的欢迎。白自己就曾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妇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与元九书》)。还有人把白诗画成画,或在身上刺成花纹。自古以来文人诗从未如此普及过。

唐张为《诗人主客图》,称白为“广大教化主”,道理亦在于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