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三境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29:3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98页(428字)

唐代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境界的创造,有物境、情境、意境。

语出托名王昌龄的《诗格》。物境,指山水诗的创作,诗由物而生。他说:“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他要作者设身处地于泉石云峰之中,把物象印入心中,然后命笔写作,使山水化入诗中,求得“形似”。情境,是指抒情诗的写作,诗由情生。

他说:“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要求作者沉浸在喜怒哀乐之中,然后构思作品,这样能够在作品中表现出“真情”来。意境,是由意得诗。

这“意”虽然也属于主观方面,但与“情”显然不同,它超出喜怒哀乐的具体感情,而是在诗中表现某种思想或者是生活中的某种事理。

写这样的诗,要求诗人“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这样就可“得之真矣”。显然,三境说是从创作经验与体会直接概括出来的,它的理论色彩不浓,又缺乏系统地阐述,但对后代意境说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