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致所得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30: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03页(741字)

司空图论的艺术原则之一。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直致所得,以格自奇。”“直致所得”,就是要求诗人仔细观察生活,有得于心;然后根据自己所得,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自然》)。“情性所至,妙不自寻”(《实境》)。

他认为生活中存在着美,可以“情悟”而得;只要诗人的主观之情与客观之境自然遇合,不必强求,便可以自至妙境。为此,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更列举了他自己的经验所得。

他说:“愚幼常自负,既久而愈觉缺然。然得于早春,则有‘草嫩侵沙短,冰轻着雨销’。又‘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又‘雨微吟足思,花落梦无憀。’得于山中,则有‘坡暖冬生笋,松凉夏健人。’又‘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

’得于江南,则有‘戍鼓和潮暗,船灯照岛幽。’又‘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又‘夜短猿悲减,风和鹊喜灵。’……”等等。

他在《与极浦书》中也说:“然‘官路好禽声,轩车驻晚程,’即虞乡入境可见也。……”写诗忌依傍、拟议,只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只有取材于生活,才能清新活泼,才能独具一格,才能有“味”。

司空图提倡的“直致所得”,则出于钟嵘的“直寻”之说。

钟嵘说:“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即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诗品序》)钟嵘倡导“自然英旨,”而反对用典用事,讥讽句句有典故,字字有出处的庸俗诗风。他认为诗人应该抒写真情实感,而排除那些陈腐的说教。

显然,这和司空图的见解完全一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