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30:1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06页(1078字)

与造作、雕饰相反,指一种真淳、质朴、清新的艺术风格。

司空图《二十四品》着“自然”一品:“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从表现技巧、艺术境界等方面,形象地描绘了这种风格的特点。

“自然”这种风格,要求作者遵循客观规律,如实地描写景物,具有真挚的思想感情。在表现技巧上,具有质朴、清新、天造的特点,非人工勉强所致。反对雕章琢句,追求藻饰,堆砌典故,人为的晦涩、浮靡、怪怪奇奇。

自然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老子认为天地万物源于“道”,“道法自然”。庄子以真为贵,以质朴为美,反对人为的矫揉造作。王充《论衡》最早以“自然”二字名篇,重在阐述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刘勰论文强调自然,认为文源于“自然之道”,万物之文“盖自然耳”。

钟嵘强调诗歌创作“皆由直寻”,推崇“自然英旨”。他引汤惠休的话,用“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评论谢灵运和颜延之作品风格的不同特点。唐、宋以后,“自然”成了诗人和诗论家推崇和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李白在《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赞美自然的艺术风格。司空图继承和发展了前人重自然的传统,不仅把自然美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独特风格,列专品加以形象地描绘,而且作为自己审美理想的最高标准,贯穿在《二十四诗品》的各品之中。如“持之匪强”(《雄浑》),“妙造自然”(《精神》),“妙不自寻”(《实境》)等,随处可见。

司空图对诗歌风格自然美的提倡,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宋代的梅臣追求“平淡”,在《读邵不疑诗卷》诗中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推崇“文理自然,恣态横生”;陆游《文章》一诗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更把“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作为“诗有四种高妙”的最上乘。

明、清以后,自然的风格成了许多诗人和诗论家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司空图强调自然美,在晚唐雕琢、浮靡之风大盛之际,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但这种风格在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抒情诗中,更能充分发挥它的长处;而在以揭露现实、抨击时弊一类题材为主的作品中,就不够谐调。同时,司空图提倡的自然美,往往与老庄哲学思想中“真”和“道”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具有抽象、玄虚的弱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