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为本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32:3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19页(474字)

“适用”就是要求文章写作有益于实用和世用。

这是宋代王安石论文提出的着名口号。他在《上人书》中把文学的作用和辞采比做器物和器物外形的刻镂绘画:“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

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器物的价值在于实用,有实用价值就不必追求表面的妆饰,追求表面的妆饰就不必要求实用。应该以实用为根本,以刻镂绘画为妆饰。不能实用,器物就失去存在的价值,没有表面的妆饰,则无关重要。

但也不可没有妆饰,只是不要先于实用而已。王安石讲的“适用”,就是指“务为有补于世”的实用价值。即文学作品要对社会现实发生积极作用。具体说就是为他推行的变法革新的政治路线服务。

这种主张基本上是积极的,但王安石把文学的社会作用简单地理解成为现实政治服务,过于狭窄;把“适用”看成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要求,把“刻镂绘画”比做语言形式,对文学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论述虽然基本是正确的,但这种机械的类比,有忽视艺术形式的倾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