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澹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32:5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23页(441字)

指形式质朴而内容丰厚的风。

苏试《评韩柳诗》云:“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枯澹”的特征是“外枯中膏”。“枯”者,“槁”也,本指木之枯者,引申为干枯之意,又作“干瘪”、“憔悴”解;“膏”者,肥也。诗之枯与膏,是就它的外在和内在的不同特点来讲的。苏轼认为,“外枯”是表面的特点,看上去如人之干瘪、憔悴状,无美之可言;而实则“中膏”,内里却是丰满的,藏“内秀”于中,实可称美。

所以“若中边皆枯澹”,里里外外干枯一色,也就不足以称道了。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又说:“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这里的“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说的也就是“枯澹”的意思。东坡评诗如是,作诗也未始不然。他晚年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周紫芝《竹坡诗话》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