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之助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36:0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40页(950字)

强调作要有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与体验,才能写出成功的佳作。

陆游《剑南诗稿·偶读旧稿有感》:“文字尘埃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期。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意思说深知自己作品低劣,误蒙前辈期许。作诗要有山川自然景物相助,没到过潇、湘的人怎能写出描绘潇湘景色的诗呢?“江山助”主要指诗人在自然景物的激发下产生深切的感受,再用富有形象和意境的诗笔表现出来,构成不朽的佳作。这里强调了对自然景物的直接体验与感受。

但从陆游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看,也包括丰富的社会现实生活。《剑南诗稿,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尽在山程水驿中。”“山程水驿”指鞍舟楫的行旅生活,不尽说山光水色。“江山助”接触到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现实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诗人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有深切的体验,丰富的积累,才能创制不朽的佳作。

这种观点揭示了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引导作家面向现实,深入生活,对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这种主张在古代诗论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说明音乐的产生是客观现实生活激发的结果。陆机《文赋》把劲秋落叶、芳春柔条作为激发创作欲望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心雕·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又说:“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也强调四时景物变化对作家的影响。锺嵘《诗品》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强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的同时,提出了嘉会、离群、去境、辞宫……,“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聘其情?”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不仅激发作家的创作欲望,产生强烈的激情,同时又是文学表现的对象和材料,离开现实生活文学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陆游对此有深切体会,才道出“挥毫当得江山助”的真理。

金代的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说:“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也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直接观察和体验。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提出“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都是这种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