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道中出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36:2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42页(820字)

文学是从儒道派生出来的,这是道学家的文学主张。

宋道学家朱熹在他所着《朱子语类》中说:“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文是文,道是道,文只如吃饭时下饭耳。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

以末为本,可乎?”朱熹认为唐宋古文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和“文以贯道”,是把文和道分开,从而提高了文的地位和身价。他认为文与道是一而二,二而一,文是从道的长河中流出的支脉,是开胃下饭的小菜,区别只在源和流、本根和枝叶而已。朱熹在《与汪尚书书(已丑)》中说:“道外有物,固不足以为道;且文而无理,又安足以为文乎?盖道无适而不存者也,故即文以讲道,则文与道两得而一以贯之,否则亦将两失之矣。”宇宙万物皆寓于道,文也是讲道的,故可合二而一,如文不讲道,而独立于道之外,二者使都要损伤。

道和文既是二而一的,然而“文是文,道是道”,又是一而二的,又存在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朱子语类》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于道,所以发之于文者皆道也。三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道与文有本根与枝叶的区别,枝叶源于本根,道与文又合二而一了。朱熹讲的道,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义理”和“德性”。他在《答巩仲至》一文中说:“古之圣贤所以教人,不过使之讲明天下之义理,以开发其心之知识,然后力行固守,以终其身。而凡其见之言论,措之事业者,莫不由是以出,初非此外别有歧路可施功力,以致文字之华靡,事业之恢宏也。”古文家与此相反,道的内容偏重社会现实,“明道”、“贯道”的目的又在于写好文章,便与朱熹背道相驰。故朱熹在《清邃阁论》中说:“今文不去讲义理,只去学诗文,已落得第二义。”对此,他坚决反对。

朱熹“文从道中流出”的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周敦颐的“文以载道”和程颐的“作文害道”的观点,否定文艺的特点,忽视文艺自身的规律,结果导致削弱艺术性,甚至取消文艺。

上一篇:气胜 下一篇:诗家三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