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悟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37:5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51页(1189字)

悟,理解、领会。

“妙悟”即经过反复揣磨、深入体会达到心领神会、彻底理解和掌握的境界。这是严羽以禅喻提出的主张。他的《沧浪诗话·诗辨》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意思说,作诗与佛家参禅一样,悟入正途后,达到透彻之悟才会写出好诗。

这是苏轼、黄庭坚、吴可、吕本中以来“以禅喻诗”说的新发展。

严羽认为“妙悟”是诗歌创作的根本方法和成功道路,核心是深入领会、掌握前人和他人作诗的规律。他说,作诗迈入“正路”,就是熟读《楚辞》、李白杜甫的“古诗”,并以李、杜为中心,博取盛唐名家,对他们的诗加以理解、领会,“酝酿胸中”,这就是“悟入”;然后,在“悟入”的基础上,加广加深,把从汉、魏到苏、黄的诗,广泛阅读,反复揣摩,深入体会,达到心领神会,彻底理解、掌握的境界,这就是有了“透彻之悟”、“妙悟”,就可以写出好诗。

严羽认为,“妙悟”的标志是达到汉魏、盛唐诗的高妙地步。

其具体标准有五个。一、“气象”,就是风格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不可“寻枝摘叶”;二、“兴趣”,就是有唐诗的抒情、写景的特点,能触物生情,情景交融,寓理于情;三、“本色”,就是能写出情和景的本来面目,不加雕饰;四、“当行”,就是用韵用典恰如其分,无斧凿之痕;五、“入神”,就是达到诗的最高境地,能象李、杜那样,有“诗之极致”。

严羽认为,只有广见、“熟参”才能达到妙悟”。广见,是广泛阅读古今诗作,上起《楚辞》、汉魏古诗和盛唐名家,下迄当代苏东坡和黄庭坚,都在阅读范围,但以李、杜为中心;“熟参”,是对所读的诗精细熟练地参究探索,以求“透彻之悟”。

否则见而不广,悟而不妙,仅是“一知半解之悟”,虽“不失正路”,仍然写不出好诗。

“妙语”说实质上是强调诗歌古朴自然的风格,把“气象”、“兴趣”、“本色”、“当行”、“入神”当作“妙悟”的具体标准,实际是把诗歌形象思维的几个主要特点提高到理论地位上,这大大开阔了诗论范畴,表现了精到的见解。

而这种见解的精髓,是以古人、他人的诗中探求成功的创作经验,吸取其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只求使事用韵,这在江西派形式主义诗风泛滥的情况下,对创作实践也有积极意义。

而且对后世的文论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但“妙悟”说把广见熟参前人诗作当成写出好诗的根本方法和创作道路也有其局限。诗歌创作局限于主观揣摩前人书本,就割断了作者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堵塞了诗歌创作的源泉。

这就使“妙悟”的几项具体标准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入神”之境也落了空,只多是学到名家、名篇诗的表象。这反映了“妙悟”说的偏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