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诗乃在民间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0:2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65页(727字)

意谓民间歌才是真正的诗。

明王叔武先提出这一看法,李梦阳表示赞同,见李梦阳晚年所写《诗集自序》:“李子曰:曹县盖有王叔武云,其言曰:夫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咢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谓风也。

孔子曰:‘礼失而求之野’。今真诗乃在民间。

而文人学子,顾往往为韵言,谓之诗。”稍后,明李开先在《市井艳词序》中再次提出了基本一致的看法:“二词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其声则然矣,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雕刻,俱男女相与之情,虽君臣朋友,亦多有托此者,以其情尤足感人也。故风出谣口,真诗只在民间。《三百篇》太半采风者归奏,予谓今古同情者此也。”他们强调真诗乃在民间主要是认为民间诗歌反映了真实的感情,具有真情,出于自然,即“直出肺肝,不加雕刻”,由于具有真情,所以才感人。同时,他们又都把民间流行的俗调俚词,市井艳词比之于国风,认为是发自性情之真,“今古同情者此也”。认为这些当时流行的民歌民谣和国风只有古今之殊,而无雅俗之辨,这样重视民间诗歌就比一些只推重诗经《国风》的人更全面。

尤为可贵的是,他们还把民间诗歌和文人诗歌作比较,指出民间诗歌虽“无文”,文彩不足,但由于有真情,所以是真诗;而文人诗尽管“工于词多”,但“出于情寡”,这样的诗就不是真诗。李梦阳并以自己的诗为例,批评道:“予之诗,非真也。”他们这样强调民间诗歌的地位和价值,强调向民间文学学习,是十分可贵的。民间诗歌之真,在于抒真情,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劳呻而康吟”,“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特色就是充满现实主义精神,李梦阳等人强调“真诗乃在民间”是与明代后期重视通俗文学的时代风气一致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