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玉他山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0:2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66页(403字)

本于《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意为别的山上石头可以用来琢磨此山的玉,比喻可以得到外力的帮助与借鉴,遂成为文学批评中的常用语。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篇中,谈到为文之道时说:“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公之于人,收天下后世之名贤,悉为同调。胜我者,我师之,仍不失为起予之高足;类我者,我友之,亦不愧为攻玉之他山。

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由于阶级的局限,常常表现出文人相轻,党同伐异等恶习。李渔能公开提出“胜我者,我师之”、“类我者,我友之”的口号实属难能可贵。

这其中还包括了作家与文学批评的关系。他认为文学批评是客观的,有益的,可以成为攻玉之石。

这就把中国古代文论提到了应有的地位,对发展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起到了推动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