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词易工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1:2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74页(541字)

情词,指文艺作品中关于情感的描写,以及溶入作者主观感情的文字。

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总结创作经验时,认为这类“情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收到好的效果。他在《四友斋丛说·曲论》中说:“大抵情辞易工。盖人生于情,所谓‘愚夫愚妇可以与知者’。观十五国《风》,大半皆发于情,可以知矣。

是以作者既易工,闻者亦易动听。既《西厢记》与今所唱时曲,大率皆情词也。”“情词易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作家创作和演员表演时容易成功,即“易工”;一是指读者阅读或观众欣赏时容易受到感动,“易动听”。为做到这些,关键在于要“情真语切”。何良俊指出,在戏曲中写情词,要简淡,要蕴藉有趣,还要“语不着色相”,总之,重当行本色。何良俊推崇郑德辉所作情词:“自与人不同”,其《倩女离魂》“清丽流便,语入本色,然殊不秾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其《王粲登楼》“摹写羁怀壮志,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何在评论王实甫《西厢记》时说:“首尾五卷,曲二十一套,终始不出一‘情’字。”证明其“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何良俊提出“情词易工”的论题,是为了改变戏曲创作中的刻板、平庸、毫无生气的现象。但何良俊所论“情词”偏重于色情之情,未免太狭隘些。后世应用这个概念的涵义才逐渐扩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