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词激越,北曲慷慨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1:4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75页(540字)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康海(1475-1540)对戏曲声腔风格的概括。

王骥德在其《曲律》中引用并发挥之。略谓:曲之有南北,始自刘勰《文心雕》。

谓“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于‘飞燕’,始为北声。”以辞而论:南音多艳曲,北俗杂胡戎。以地而论:南朝之乐,多用吴音;北国之乐,仅袭夷虏。以声而论:则关中康德涵(即康海)所谓:南词主激越,其变也为流丽;北曲主慷慨,其变也为朴实。

惟朴实故声有矩度而难借,惟流丽故唱得宛转而易调。吴郡王元美(即王世贞)谓:南、北二曲,‘譬之同一师承,而顿、渐分教;俱为国臣,而文、武异科’。

‘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

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北辞情少而声情多,南声情少而辞情多。北力在弦,南力在板。

北宜和歌,南宜独奏。北气易粗,南气易弱。

’此其大较。康北人,故差易南调,似不如王论为确?然阴阳、平仄之用,南、北故绝不同。

”此中王骥德所引王世贞语,见《艺苑卮言·曲藻》。后世分别南北风格多本于此,且不限于声腔,包括整个艺术风格;也不限于戏曲,包括词曲歌等各种艺术形式,大体都不出“南词激越,北曲慷慨”的概括。

后世创作者也多有意遵循这一原则,从而形成我国戏曲艺术南北不同的风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