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心匠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2:4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82页(684字)

王世贞提出的拟古方法,意谓模拟古文,须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写作时要出自作家自己的“心匠”,才可写出好诗。

语出王世贞《艺苑卮言》:“……便须铨择佳者,熟读涵咏之,令其渐渍汪洋。遇有操觚,一师心匠。

……”所谓“师心匠”主要是建立在对古诗文“熟读涵咏”的基础上,这是对严羽“妙悟”论诗的继承,和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的精神完全一致。王世贞曾具体加以说明:“李献吉劝人勿读唐以后文,吾始甚狭之,今乃信其然耳。记问既杂,下笔之际,自然于笔端搅扰,驱斥为难。若模拟一篇,则易于驱斥,又觉局促,痕迹宛露,非斫轮手。

自今而后,拟以纯灰三斛细涤其肠,日取六经《周礼》、《孟子》、《老》、《庄》、《列》、《荀》、《国语》、《左传》、《战国策》、《韩非子》、《离骚》、《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班氏《汉书》,西京以还至六朝及韩、柳,便须铨择佳者……”通过这段说明可以看到王世贞主要是以秦汉之文为取法对象,反对读唐以后之文,也反对阅读范围狭窄,而主张广泛地熟读秦汉之文,达到“渐渍汪洋”的程度。由于广泛阅读,“酝酿胸中”,成为自己贮存的已经领会的内容,这样,写作时就可一师心匠,有自己的面目和特色。

这一点和何景明所说的“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构结,不仿形迹”的精神也大略相同。即虽然主张拟古,但反对机械模拟。王世贞曾说“剽窃模拟,诗之大病”,他虽然推崇李梦阳,但同时也批评李梦阳“模仿多,则率合而伤迹;结构易,则粗纵而弗工”,正说明这一点。同是拟古,王世贞的主张在拟古手法和程度上和李梦阳是有区别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