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8:0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612页(566字)

指文艺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把“结构”列为戏曲作法中之“第一”要义。明清戏曲论着中都很重视结构。

凌濛初称:“戏曲搭架,亦是要事,不妥则全传可憎矣。”(《谭曲杂札》)祁彪佳谓:“作南传奇者,构局为难,曲白次之。”(《曲品》)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专有《论章法》一节,把作品的结构比喻为建筑工程,然后说:“作曲者,亦必先分段数,以何意起,何意接,何意作中段敷衍,何意作后段收煞,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结撰。”但以上所论基本上是针对词曲创作而言,至李渔则从戏剧角度,全面考虑结构安排。他指出:“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工师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李渔的这些见解很明显受到王骥德的启发,但其所论则比王氏深入一步,不仅细致说明作品应作如何结构法,更着重说明结构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之地位,强调必须站在全局设计,总结出“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的规律。这不仅对后世戏曲创作是一纲领意见,对文艺创作的其他领域也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