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气、音节、字句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9:1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621页(549字)

清刘大櫆提出的关于写作散文的论点。

他论文不讲材料,而讲能事。他以为“作文本以明义理适世用,而明义理适世用,必有待于文人之能事”(《论文偶记》)。他讲能事,分几个步骤:一神气,“文之最精处也”;二音节,“文之稍粗处也”;三字句,“文之最粗处也”。此三者的关系,“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他的所谓精粗,用现在的话说,有些近于抽象,具体的意思。过去论文,往往只重在最精处而忽其粗迹,但刘氏却说:“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神气,是文章的最精处。

气,有些相当于“势”,指语言的气势。而神则是“气之精处”,是形成一种独特风格的最本质的东西,即作者艺术风格特征在艺术上完满而成熟的表现。离开了神而言气,“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所归”。

“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所以说:“气随神转”。他认为:“古人文字最不可攀处,只是文法高妙。”这高妙的文法,正是指以神运气,以气行文,不恃法度而又不离法度的境界。

神气论文较为抽象。

于是,刘大櫆指出于音节以求神气,于字句以求音节。欲由音节方面以使声之高下皆宜;由字句方面以使言之短长皆宜,从具体的地方入手,以窥寻古人文法高妙之处。

(引文均见《论文偶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