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阴柔说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9:4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623页(791字)

清姚鼐提出的关于文章风格之说。

他在《复鲁絜非书》中阐明文学风格上的阴阳刚柔,是桐城派古文家在文学风格理论方面的概括和总结。文章风格的区分,开始于刘勰的八体(见《文心雕·体性》),此后,皎然的《式》、司空图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各有论述,愈析愈细,名目繁多,姚鼐把它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

凡是雄浑、劲健、豪放、壮丽等风格都纳入阳刚一类;而修洁、淡雅、高远、飘逸等都归入阴柔一类。他用一系列的形象比喻,说明两种不同风格美以及它们在语言艺术上的特色:属于阳刚一类的,如掣电流虹,喷薄出之,以雄伟劲直为尚;属于阴柔一类的,如烟云舒卷,蕴藉出之,以温柔徐婉为贵。

依姚鼐看法,倘若不能达到这样要求,那就是“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不能算是成熟的风格。

以阴阳刚柔论文,姚鼐一方面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同时又指出其互相联系的一面。

阴和阳对举成文,必须调剂以为用,相反相成。就自然之理来说如此,就文章之道来说也是这样。

人的气质有刚柔之分,偏胜是难以避免的;“偏胜之极”,至于“一有一绝无”,和“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一样,“皆不可以言文”。

他在《海愚诗钞序》里说:“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柔者至于颓废而闇幽,则必无与文者矣。

”此文谓欧阳修“能取异己之长而时济之”,就是说,欧文能以阳刚济阴柔,所以才能完成其风格上的阴柔之美,而不至陷于“颓废而闇幽”。他把阳刚阴柔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论述,认为无阳刚,即无阴柔;无阴柔,亦无阳刚,二者对立,又相辅相成,刚而无柔,柔而无刚,都不会有真正的艺术美。姚鼐的阳刚阴柔之说,是我国文学风格理论中很可宝贵的一遗份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