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说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9:4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621页(461字)

清沈德潜论主张。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把格调作为写诗根本要求提出的是明代前后七子。李梦阳说:“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潜虬山人记》)李梦阳实际上把格调变成了纯形式的东西,把格调和格律等同起来。沈德潜受明前后七子的影响,提倡格调说。

他在《说诗晬语》中,对格式、音调反复论及:“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这是论音调的。又说:“五言古,长篇难于铺叙,铺叙中有峰峦起伏,则长而不漫;短篇难于收敛,收敛中能含蕴无穷,则短而不促。又长篇必伦次整齐,起结完备,方为合格;短篇超然而起,悠然而止,不必另缀起结”,这是论格式的。据此来看,沈德潜主张格调,其格指表现思想的格式,调则为诗语之音调,故格调为构成诗外形之格式的音律。把格调看作诗歌创作的关键,表明了格调说形式主义实质。翁方纲不满意格调说,又提出肌理说对它加以修正。

上一篇:性灵说 下一篇:阳刚阴柔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