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50:3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625页(735字)

汉以来关于作家作品应具备的职能品格的论点。

文学理论上的文德说,最早发于东汉王充。他在《论衡·佚文篇》说:“文德之操为文”,其要旨在于阐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应该统一,认为言过其实的“繁文丽辞,无文德之操”。这是针对当时追求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而提出的。

这以后,刘勰《文心雕·原道》也论文德,说“文之为德也大矣”,则指文章的职能和作用而说的。

《魏书·文苑传》记载北齐杨遵彦作《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温子升彬彬有德素”,则是强调作者应该注意一定的道德修养问题。在《文史通义》内篇二《文德》中,章学诚专门论述了文德问题。

章学诚谈文德,其含义不同于上述诸家。

章学诚所论文德,是着作者和批评者的态度问题。

德“谓着书者之心术也。”他指出:“凡为古文辞,必敬以恕”。敬是创作者应有的态度,恕是批评家应有的态度。他所说敬,不单纯限于修德,而是包括养气工夫在内,而其根本则是“修辞立其诚”(《与朱少白论文》)。

他说:“主敬则心平而气有所摄,自能从容变化以合度也”,这就是《中庸》中所提倡的“从容中道”之说,文质彬彬,不要过与不及。

章学诚说“论古必恕,非宽容之谓也。”意思是说,既不能苛求古人,也不能无原则宽容,而是要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着想,要设身处地的知古人之世,要深切体会古人“身之所处,固有荣辱、隐显、屈伸、忧乐之不齐”,然后能对作家作品作出中肯的论断。

章学诚在创作态度上提出敬,在批评态度上提出恕,想以此来纠正桐城派、“随园”派的空虚无实之弊。不可能起到理想的积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