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理学人物辞典

王安石

书籍:心理学人物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1:12:1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66页(951字)

【生卒】:1021—1086

【介绍】:

中国古代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思想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领导了变法运动,被列宁誉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从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出发,并适应自己所倡导的政治改革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心理学的思想。

王安石的形神观继承了荀子“形具而神生”的命题,认为“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

形者,有生之本。”(《礼乐论》)他的人性论阐发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强调“习”在人性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习于善而已矣,所谓上智者;习于恶而已矣,所谓下愚者;一习于善,一习于恶,所谓中人者。”(《性说》)因此,他的人性论实质上是先天的无善恶论,后天的可善可恶论。他把视听和思作为构成认识过程的两大因素,认为人的认识活动乃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即它必须在与生俱来的能视、能听、能思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和发展,才能达到“明”、“聪”、“正”的地步:“夫人莫不有视、听、思。

目之能视,耳之能听,心之能思,皆天也。然视而使之明,听而使之聪,思而使之正,皆人也。”(《道德经集注》)在情欲心理方面,他提出了“性情一也”的命题:“性情,一也。世有论者曰:性善情恶,是徒识性情之名而不知性情之实也。

喜、怒、哀、乐、好、恶、欲未发于外而存于心,性也;喜、怒、哀、乐、好、恶、欲发于外而见于行,情也。性者,情之本,情者,性之用,故吾曰:性情一也。

”(《性情》)这就揭示了性和情的关系实际上是内和外、本和用、静和动的关系。在智能心理方面,他强调先天因素必须与后天因素相结合,认为即使一个人的智能的先天基础再好,“受之天”的因素再优越,但如果得不到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不受之人”,这好的先天因素不仅无法发展,反而会遭到泯灭。

(《伤仲永》)

王安石的着作散失较多,现存的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中华书局编为《王文公文集》于1962年出版。其中以《原性》、《性情》、《性说》、《洪范传》、《伤仲永》诸篇的心理学思想较为丰富。

上一篇:周敦颐 下一篇:心理学人物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