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理学人物辞典

李贽

书籍:心理学人物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1:14:3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85页(830字)

【生卒】:1527—1602

【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家、哲学家、心理学思想家

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曾任云南姚安知府等小官。晚年专力着书讲学,因对封建礼教和道学家进行了大胆揭露,被诬指“有伤风化,惑乱人心”而下狱,最后自杀在狱中。他的心理学思想也是其政治观点的详尽阐发和缩影。

在人性论方面,李贽提出了“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心说》)。他认为这种“童心”是天真纯朴的精神状态,是至善的人之本性,随着人的年龄与智识的增长,知道追求名利,就会失却童心,“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这实质上还是一种抽象的、唯心主义的先天人性论。在人的才智方面,他认为人们没有天赋的差别:“圣人不曾高,凡人不曾低。”(《答京中朋友》)他批判封建礼教强调夫权和重男轻女的思想,肯定男女在才智上的平等性:“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在情欲心理方面,他认为人的天性就是“自私”的:“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德业儒臣后论》)。“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道古录》)。他在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性的同时,却贩卖了个人利己主义。这同样也不能超出剥削阶级的偏见。

他还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邓石阳》)的命题,肯定人必须满足生活的需要,而不能克制其欲望。

李贽的着作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集》等。

他的心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焚书》和《文集》的一些篇章之中。

上一篇:王廷相 下一篇:心理学人物辞典目录
分享到: